实验目的:
1、通过Wireshark抓取IP分组。
2、通过Wireshark分析IP分组并理解其工作原理。
实验拓扑:
实验原理:
1、IP简介:IP<Internet Protocol,互联网协议>,是TCP/IP协议栈中非常重要的协议,IP协议提供了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的通信服务,除此之外,其提供的IP地址是目前互联网使用最广泛的寻址机制。
注:【IP协议】IP协议是在RFC文档791进行标准并发布的。IP协议为网络中的通信设备提供地址信息,提供尽力而为的传输服务。
【面向无连接】通信双方在传输数据之前没有建立任何连接会话。
【不可靠传输】通信双方采用尽力而为传输数据,数据丢弃没法进行重传。
实验步骤:
1、通过GNS3搭建实验拓扑,初始化两台设备,开启接口并配置IP地址,如下:
R1(config)#int f0/0 R1(config-if)#no shutdown R1(config-if)#ip address 12.1.1.1 255.255.255.0 R2(config)#int f0/0 R2(config-if)#no shutdown R2(config-if)#ip add 12.1.1.2 255.255.255.0
2、在GNS3上开启wireshark抓包,在R1和R2之间抓取IP数据包,并开始进行实时流量监控<步骤同上一个实验>此时wireshark对话框出现,如下:
3、在R1上Ping R2的地址,如下:
R1#ping 12.1.1.2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. Sending 5, 100-byte ICMP Echos to 12.1.1.2, timeout is 2 seconds: .!!!! Success rate is 80 percent (4/5), round-trip min/avg/max = 32/38/44 ms
4、由于ICMP协议包基于IP协议,我们可以通过抓取ICMP分组,来获得IP头部信息,如下:
点击IP头部,得到如下分组视图=>
以下表格详细解读了IP头部的内容:
字段 |
解释 |
Version |
版本号,标识IP协议的版本,目前V4版本地址已经枯竭,V6慢慢成为主流 |
Header length |
头部长度,默认为20字节,最大为60字节 |
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ield |
服务区分符,用于为不同的IP数据包定义不同的服务质量,一般应用在QoS技术中 |
Total Length |
总长度,标识IP头部加上上层数据的数据包大小,IP包总长度最大为65535个字节 |
Identification |
标识符,用来实现IP分片的重组 |
Flags |
标志符,用来确认是否还有IP分片或是否能执行分片 |
Fragment offset |
分片偏移量,用于标识IP分片的位置,实现IP分片的重组 |
Time to live |
生存时间,标识IP数据包还能生存多久,根据操作系统不同,TTL默认值不同,每经过一个三层设备如路由器的处理,则TTL减去1,当TTL=0时,则此数据包被丢弃 |
Protocol |
协议号,标识IP协议上层应用。当上层协议为ICMP时,协议号为1,TCP协议号为6,UDP的协议号为17 |
Header checksum |
头部校验,用于检验IP数据包是否完整或被修改 |
Source |
源IP地址,标识发送者IP地址,占用32bit |
Destination |
目的IP地址,标识接收者IP地址,占用32bit |
注:【QoS】Quality of Service,服务质量,用于实现流量控制的技术。
【IP分片】当上层数据太大的时候,便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,分片的时候会对不同的分片打上相同的标识符和偏移量;接收方根据标识符和偏移量对IP分片进行重组。
5、通过wireshark除了可以看到具体的分组内容,还可以看到分组所占用的长度,如下:
(1)先将wireshark的分组长度选项【Packet Bytes】打开,如下:
此时可以看到wireshark的视图下面多了一个分组长度框,如下:
(2)点击不同的分组字段,便可以看到不同的分组长度,如下:
可以看到,IP地址占用的长度为32bit。此实验完成。
- 还没有人评论,欢迎说说您的想法!